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经济学的宗旨就在于此。发展经济学家通过梳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经验并提炼成理论,形成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梯子,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出“好政策”和“好制度”。在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中,概括出的最重要一条就是坚持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即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发展思路。
  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常规认识。基于经济学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本书梳理了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重点分析了其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采取的政策与制度,回答“富国究竟是如何变富的”。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并不是通过实施所谓的好制度和好政策来达到他们今天的地位的。相反,大部分发达国家频繁采用的是不好的政策和制度,如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出口补贴政策等。即使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只是极少量地采用被视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必须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其中包括中央银行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
  如果真实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发达国家是不是打着好政策和好制度的幌子,实际上并没有让发展中国家应用他们发展早期经济的政策和制度呢?是的,存在着当今发达国家根据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相对位置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其政策立场,这些调整一部分是故意踢开梯子,也可能是人们习惯用今天的眼光审视过去。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何发展经济学家没有/没能有效识别出发达国家的早期经济发展经验?这与该学科的发展有关,发展经济学受到了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支配,而新古典经济学反对历史学派倡导的归纳法,这就导致了关于经济发展政策的讨论都呈现出了非历史特性;另外,即使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梳理的文章,也都是对历史经验的高度程式化描述,对相关历史经验的讨论带有选择性和极强的误导性。
  本书核心内容有三章,分别基于历史视角讨论了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重点分析了产业、技术和贸易政策)和经济制度(比较多),最后尝试回答“发达国家是否正在踢开那个让他们爬到顶端的‘梯子’,以阻止发展中国家采用他们真正用过的政策和制度?”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答案为是!   本书主要内容很容易理解,在本书阅读过程中,重点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基于历史视角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同,基于历史视角的论证和基于案例的论证需要也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和有说服力的证据,这对相关材料的组织梳理、逻辑推理提出了挑战。本书逻辑是,首先整理自由贸易促进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早期发展的经验性证据,然后,基于相反的、具有同样说服力(当时的关税资料、当时的著作)的材料来为自己的观点做支撑。

   补充:德国历史学派,即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学。这种方法并不局限于搜集和整理资料以期待某种模式自动出现。相反,它涉及寻找反复出现的历史模式,构建理论来对这些模式进行解释,并利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当代问题。当然,解决当代问题,还需要考虑技术、制度和政治环境等变化因素。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常规认识。基于经济学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本书梳理了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重点分析了其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采取的政策与制度,回答“富国究竟是如何变富的”。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并不是通过实施所谓的好制度和好政策来达到他们今天的地位的。相反,大部分发达国家频繁采用的是不好的政策和制度,如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出口补贴政策等。即使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只是极少量地采用被视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必须的好政策和好制度,其中包括中央银行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