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朗普发起的中美之间地缘政治竞赛将持续一二十年,是美国制定的两党合作政策,得到了建制派的支持。然而,这样一场较量缺乏一个全面的全球战略做支撑。相比之下,美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卷入了针对苏联的冷战,乔治凯南则是首次公开阐述了苏联遏制战略。作者在新加坡外交部工作期间,也是负责为政府撰写长期战略规划和战略报告,并学习到“提出正确的问题是制定任何长期战略的第一步”,这些“不可想象之事”构成的问题正是战略规划者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十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和问题,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政治、意识形态等。
  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旨在激发一场辩论,促使大家对一个不可避免且复杂多变的主题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这十个问题精炼起来就是:美国会在这场包括物质和道德层面的中美竞争中落败吗?这个问题可能令美国人不屑。事实上,美国已经严重背离了一些在当代社会中被定义为社会正义的关键原则,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通过不断学习,进步很多,中国也展现出与世界上其它192个会员国中的大多数向着同一个方向“游泳”。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低估美国,而是应该从战略上高估美国的优势,包括制度、大学、人才等方面。   接下来分别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重大战略失误。中国的战略失误主要是未曾对潜在的后果深思熟虑,便疏远了在美国的几大支持者群体,以美国商界为代表。“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在公平竞争和对外开放方面进展缓慢。这让美国商界备感挫败,并产生了对华态度的分裂。尽管许多美国企业继续在中国蓬勃发展,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外企永远不可能在中国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一些公司已经接受了交易条件,以牺牲未来的竞争力为代价,在限制条件下经营以期使今天的每股收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乐于如此。”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需要从哲学层面形成改变,并采取一些创新的实施步骤措施。如采取类似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相似的专门负责外资引入的中央级专门机构,吸引美国尽可能多的州的投资以扩大亲中的选民群体。中国领导人深刻地理解昔日筑墙对抗世界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崩溃。作者得出结论:中国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的战略失误包括缺乏全面的对华战略,这导致特朗普的许多行为违反了凯南在战略建议中提出的许多关键准则,在符合中国利益的同时却赢得了两党的共同支持。具体包括双边行动替代多边行动,美元武器化、政府内部分歧撕裂。美国缺乏应对中国问题的全面长期战略,谁应该对此负责?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看待世界的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缺陷,这影响了美国的左翼和右翼。当历史走到一个转折点时,所有国家都必须做出适应和调整。显然,美国并没有这么做。王赓武教授看到作者对西方国家在战略上未能适应新世界的描述,他想起了“中国晚清的自满官员,他们无视新世界的出现将可能挑战大清的优越体系”。
  这些都源自美国一些想当然且根深蒂固的假设,如①美国永远都会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②美国社会天生是善良的,这表现在其国内和国际的行动中。针对以上失误,中美两国会做出调整吗?他们会承认这些失误或现象吗?如果承认,会做出改变吗?以南海为例,作者讨论了“中国在扩张吗?”这一问题,并运用历史证据说明了中国与美国从根本上是不同的,中国不愿意第一时间诉诸武力。还有一点中国与美国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中国不认为自己肩负着弘扬中华文明并推动全人类效仿的普世使命。对于台湾问题,作者提到,首先,把台湾想象成一艘驻扎在中国攻击距离内的不沉的航空母舰;然后,把台湾想象成一种可以刺激中国社会的健康病毒。

  美国会做出重大转变吗?美国僵化和死板的决策已经在结构上根深蒂固,这在美国处理军事冲突的方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即便美国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理性地做出重大改变,僵化、死板的决策流程仍会使其失利。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拥有众多资金充足的战略智库,因此,这里的群体思维倾向实在令人震惊,群体思维已经掌控了美国对华态度的决策。用中国话来说,如果美国停止干预,这个行业从业者的“饭碗”就不保了。文中专门谈到美国放弃外交的做法,即拍给予总统选举援助的捐款人及朋友以良好的外交职位,而不考虑其外交才能。最终的结论是,如果美国想有效应对来自中国的新的地缘政治挑战,那么它就需要做出一系列重大的转变,包括削减军事开支、退出对伊斯兰世界的所有军事干预,以及加强外交能力。然而,美国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将使其不可能做出任何明智的大转变。
  针对中国的民主,不少英美人士认为中美接触将影响中国的政治演变,他们坚信民主国家是历史的选择共产主义制度是错误的。不过,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一个更小、更年前阿甘的国家将决定性地影响一个人口是其4倍,历史比其长许多的国家的政治演变,这着实令人困惑不解。作者透过中国历史和政治文化对中国选择强大的中央控制和修改主席任期的决定做了解读,认为派系主义和腐败的双重威胁与挑战是修改任期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正在向全球提供着四种公共产品:控制住一条强大的民族主义、做一个理性的行动者,以应对紧迫的全球挑战、成为一种“维持现状”的力量。最后,作者提到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在现任主席离任后,确保中国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这需要从现在开始组建一支强大的潜在继任者队伍,加强在退休后实现顺利接班的制度框架,并将合理的继任机制落实到位。

  根植于美国人内心的美德信念认为,美国是一个“例外的国家”,‘自由帝国’‘山巅闪光之城’‘地球上最后的、最好的希望’‘自由世界的领袖’’不可或缺的国家’等。这一美德信念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即美国白人的生活水平就比同期的欧洲人要高。现在变了,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许多关键指标变得很糟糕,如贫富差距、阶层僵化、私人掌控舆论、普通人失去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也许需要进行重大改革。这场竞争是在僵化的富豪政治体制和灵活的精英政治体制之间进行。

  本书以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收尾: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重大地缘政治竞争既不可避免,也可以避免。在地缘政治竞争中需要考虑短期收益VS长期的红利、情绪VS理性。持二元论观点,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五个根本上的“不矛盾”:两国的根本利益、减缓气候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美国和中国的文明。美国和中国之间似乎存在根本性矛盾的一个领域就是价值观,尤其是政治价值观,但实际上也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