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拉美:民粹主义的致命诱惑》
从书名可以看出,此书讲的是拉美经济陷入停滞、乃至倒退的现象及原因分析。作者将此现象归因于民粹主义的盛行,即政党为赢取民众支持,在选前对民众承诺过多,执政后给予国民超出本国经济实力所能支撑的福利,进而导致用于发展经济和积累的资本不足以维持经济的扩大再生产。
本书讲述了1990s-2010s年间拉美地区为打破经济停滞不前而采取的行动措施,既讨论了多位民粹主义政客的崛起,也分析了以“卢拉”为代表的对民粹主义的抵制行为,最后讲述了智利在现代化及发展资本主义反面的成功经验。
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自1940s就关闭了自由市场的大门,到80年代晚期,人均收入负增长达10年之久,通货膨胀达到两位数,失业率高,被称为“失去的10年”,同时也一直被称为“永远的明日之星”。90年代初,拉美多国开始着手改革,开放外资管制,减少财政赤字,并将国企私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基于“华盛顿共识”的政策转变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带来进一步的制度变革。经济虽然已经起飞,但贫困没有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扩大,财政赤字居高不下。1998年以后,拉美不少国家再次陷入衰退,“华盛顿共识”及相关国际机构被认定为罪魁祸首,于是民粹主义开启了又一轮的经济保护循环。
如何看待华盛顿共识背景下出现的货币危机浪潮(收入减少、失业增加)?作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固定汇率政策”。固定会议不是市场化改革的内容,而是与市场化改革和“华盛顿共识”相背离的。当然,普通民众是不会做如此区分的,他们只会将这些问题归因于基于“华盛顿共识”的社会经济改革,进而否定改革,为民粹主义提供舞台。至于领导者为何坚持固定回归不放弃,说来也让人叹气,初衷也是为了消除本国的通货膨胀。然而,固定汇率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币值,不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即降低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至于拉美国家未来能否实现经济转型成功,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该国所处的政治光谱,只有没有沉溺于民粹主义的诱惑,同时推行了大幅提高效率所需政策的国家才能开启经济转型。二是在转型的三个阶段都能取得成功,包括对经济政策进行重大变革,并将改革的进程扩展到具体的制度领域,对包括实物和人力在内的资本进行持续不断的投资和积累。
思考:1.
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于制度改革的不到位,贯彻政策不够彻底以及他们政府本身效能低下,将积极成效归于实施“华盛顿共识”,这些负面结果难道不是“华盛顿共识”的副作用?
2.2008年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对华盛顿共识的批评也达到了顶峰。作者将对华盛顿共识的批评与民粹主义再次流行联系起来,对此拉美国家该何去何从?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长期经济增长,而有些国家的经济长期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根本原因是制度!这是包括诺斯在内的许多制度经济学家给出的回答。这本书更进一步地将制度从两个维度进行了区分:包容性制度与汲取性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不同的制度分别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即将跨过中等收入区间,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过去几年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了建设包容性制度的做主张,并实施了一系列体现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包容性制度意在增强制度的包容性,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经济发展的福利。
作为一本科普性质的经济学著作,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制度为什么重要?二、制度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是什么;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