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work1
#使用民主基金會2025調查_台灣民主價值與治理資料
##研究主題:台灣各縣市民眾對民主意涵認同與其意識形態延伸對中國、美國看法
##隨著全球民主體系面臨挑戰與轉型,台灣的民主發展成為亞洲地區的重要觀察對象。民眾對民主制度的支持與信任,長期被視為民主穩定的重要基礎。然而,在後川普時代的國際局勢下,美中對抗加劇、台海局勢日益複雜,台灣社會對「民主意涵」的認同可能不僅影響國內政治態度,也形塑民眾對外部強權的情感與政策偏好。特別是,美國作為台灣主要的安全與經貿夥伴,其外交政策變動(如關稅政策、技術管制、印太戰略等),可能重新界定台灣民眾對「民主盟友」的認知。同時,中國在政治與經濟上持續擴張影響力,也使部分群體對兩岸關係產生矛盾態度。在此背景下,探討不同縣市民眾在民主價值、體制信任與對外情感距離之間的關聯,能揭示地方層次的政治意識差異,並理解台灣民主認同如何延伸至對美、對中的國際取向。本研究旨在運用「民主基金會2025台灣民主價值與治理」調查資料,分析民眾在民主價值堅定度與體制信任上的差異,進一步檢視其如何影響對美國與中國的情感溫度與態度,期能從實證層面理解台灣民主意識的多層次結構與地緣政治意涵。
###關鍵字:民主價值認同、後川普時代、情感溫度、兩岸關係
##研究數據選擇
##A.民主價值與制度信任:Q5 (民主是最好制度)、Q6 (對民主政治滿意)、Q7 (對民主前景樂觀)、Q8–Q11 (政府信任與滿意度) 代表「民主價值堅定度」、「體制信任」
##B. 國際與兩岸互動態度: Q17(對中互動距離)、Q18(對美互動距離)可視為「對外關係取向」、「對美認同」指標若民主價值高者仍維持對美高評價,代表「價值同盟型態」;若經濟因素(如對美依賴、受關稅影響)主導態度下降,代表「功利導向型態」。
##C. 政治認同與政黨傾向:Q22–Q23 可控制政治立場、族群認同
##D. 社會背景控制變項 Q24–Q29 年齡、教育、職業、區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