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变量间关系可视化

Author

221527126何隆基

1 解释原始数据

1.1 mtcars

  • mtcars 是R自带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摘自 1974年《美国汽车趋势》杂志,包括32款汽车(1973~74款)的油耗、汽车设计和性能等共11个指标。根据该数据集绘制本次练习图形。
  • 指标解释:cyl、vs、am、gear和carb作为因子变量,其余可看作数值变量。

    • mpg: 燃油效率(英里/加仑),数值越高越省油。

    • cyl: 发动机气缸数(4/6/8缸),缸数越多通常动力越强。

    • disp: 发动机排量(立方英寸),排量越大动力越强,油耗越高。

    • hp: 发动机马力(马力),数值越高动力越强。

    • drat: 后轴传动比(比值),影响加速和燃油经济性。

    • wt: 车重(千磅),重量轻的车通常更省油。

    • qsec: 1/4英里加速时间(秒),时间越短动力越强。

    • vs: 发动机类型(0=V型,1=直列),V型多见于高性能车。

    • am: 变速器类型(0=自动,1=手动),手动挡通常更省油。

    • gear: 前进挡位数(3/4/5挡),挡位多可能更平顺省油。

    • carb: 化油器数量(1-8个),数量多可能提升动力。

1.2 diamonds

  • diamondsRggplot2包内置的经典数据集,记录了约 54,000 颗钻石的物理属性和价格信息。数据集包含 10 个变量,4个分类变量,6个数值变量。
  • 指标解释:cut、color、clarity为因子变量,其余可看作数值变量。
    • carat: 钻石重量,单位是克拉(1克拉=0.2克),数值越大钻石越大越贵。
    • cut: 切工质量,分为5个等级:Fair(一般)、Good(良好)、Very Good(很好)、Premium(优质)、Ideal(完美),切工越好钻石光泽越强。
    • color: 颜色等级,从D(无色,最佳)到J(浅黄色),颜色越接近无色价值越高。
    • clarity: 净度等级,分为8级:I1(内含物明显)、SI1-SI2(小内含物)、VS1-VS2(极小内含物)、VVS1-VVS2(极微小内含物)、IF(内部无瑕),净度越高钻石越纯净。
    • depth: 总深度百分比(%),计算公式为z/(x+y)/2*100,影响钻石的光反射效果。
    • table: 台面宽度百分比(%),指钻石顶部平面相对于平均宽度的比例,影响钻石的外观比例。
    • x: 钻石长度(毫米),物理尺寸之一。
    • y: 钻石宽度(毫米),物理尺寸之一。
    • z: 钻石高度(毫米),物理尺寸之一。
    • price: 钻石价格(美元),反映其综合价值,受carat、cut、color、clarity等因素影响。

2 两变量散点图

2.1 绘图要求

  • 利用ggplot(data,aes(x,y))+geom_point()绘制燃油效率(mpg,横轴)和车重(wt,纵轴)两个变量的散点图;

  • 利用geom_rug()为横轴和纵轴绘制地毯图;

  • 利用stat_smooth()为散点图添加拟合直线;

  • 利用geom_point()为散点图添加均值点;

  • 利用ggMarginal(type="densigram") 为散点图添加边际核密度直方图;

  • 利用ggtitle() 将图标题改为散点图+地毯图+线性拟合+边际图

2.2 作图代码

2.3 图形观察和代码编写的心得体会

  • 图形观察:mpg集中在20,wt的集中趋势较为明显;散点图:展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原始数据点;分布地毯图(Rug Plot):在坐标轴边缘显示的数据分布密度;线性拟合线: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趋势关系;际图(Marginal Plot):在顶部和右侧显示的边缘分布直方图或密度图。

  • 心得:

    1.使用专业可视化库:像Seaborn这样的高级可视化库可以简化这种复合图形的创建;

    2.分层构建:先创建基础散点图,再逐步添加其他元素;

    3.参数调整:需要仔细调整各元素的透明度、颜色等参数以确保可读性;

    4.数据预处理:确保数据格式正确,处理缺失值。

3 散点图矩阵和相关系数矩阵图

3.1 绘图要求

  • 利用GGally::ggpairs(columns)绘制除cyl、vs、am、gear和carb外6个变量的散点图矩阵;

  • 修改参数upper=list(continuous = "density") ,将上三角图形改为二维核密度等高线图;

  • 利用ggiraphExtra::ggCor() 绘制除cyl、vs、am、gear和carb外6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图。

3.2 散点图矩阵

3.3 相关系数矩阵图代码

3.4 图形观察和代码编写的心得体会

  • 图形观察:wt与disp的相关性较强,qsec与wt的相关性最弱。ggpairs图形:创建了一个散点图矩阵,展示数据框中各变量间的两两关系;对角线上可能是变量的密度分布图;上三角区域使用密度图展示变量分布;可视化分层构建:先创建基础图形(ggpairs):再通过+操作符逐步添加主题元素:最后添加相关系数矩阵。

  • 心得体会:

    1.数据准备简洁高效:df <- data |> dplyr::select(-c(“cyl”,“vs”,“am”,“gear”,“carb”)) 使用管道操作符和dplyr的select函数高效地排除了不需要的变量

    2.可视化分层构建:先创建基础图形(ggpairs),再通过+操作符逐步添加主题元素,最后添加相关系数矩阵

    3.主题定制精细:theme(axis.title=element_text(size=8)) + theme(axis.text=element_text(size=6)) 精确控制了坐标轴标签和刻度的字体大小

    4.统计信息完整:ggCor(df, method=1, digits=4, label=3, mode=2, xangle=15) 显示了精确到4位小数的相关系数及p值,提供了丰富的统计信息

4 大数据集的散点图

4.1 绘图要求

  • 利用diamonds数据,绘制carat: 钻石重量price: 钻石价格两个变量的散点图;

  • 利用geom_hex(bins=30,size=0.3,color="black"),将散点图转化为六边形分箱散点图;

  • 利用stat_density_2d(geom="raster",aes(fill=..density..),contour=FALSE) ,将散点图转化为二维核密度图;

  • 利用geom_density_2d() ,在散点图上添加核密度等高线;

  • 利用geom_density_2d_filled(alpha=0.8) ,对核密度等高线区域填充颜色。

4.2 六边形分箱散点图

4.3 二维核密度图

4.4 散点图+密度等高线

4.5 散点图+密度等高线带

4.6 图形观察和代码编写的心得体会

  • 图形观察:钻石重量和钻石价格呈现线性分布

  • 心得体会:

    1.模块化编程:p <- ggplot(df,aes(x=carat,y=price)) + theme_bw() + theme(panel.grid=element_blank()) 先创建基础图形对象,后续通过添加图层派生出不同变体,避免代码重复。

    2.专业可视化技术:geom_hex()六边形分箱适合大数据集stat_density_2d()提供灵活的二维密度估计,多种几何对象组合创造丰富可视化

    3.视觉优化:移除网格线减少视觉干扰,设置适当的透明度(alpha=0.8),控制等高线粗细(size=0.25)

5 3D散点图和气泡图

5.1 绘图要求

  • 绘制hp发动机马力、mpg燃油效率和wt车重三个变量的 3D 散点图和气泡图。

  • 采用scatterplot3d(x=hp,y=wt,z=mpg)绘制3D散点图,并添加回归平面。

  • 采用ggplot(df,aes(x=hp,y=mpg,color=wt,size=wt)) 绘制气泡图

5.2 3D散点图代码

                     wt  hp  mpg
Mazda RX4         2.620 110 21.0
Mazda RX4 Wag     2.875 110 21.0
Datsun 710        2.320  93 22.8
Hornet 4 Drive    3.215 110 21.4
Hornet Sportabout 3.440 175 18.7
Valiant           3.460 105 18.1

5.3 气泡图代码

5.4 图形观察和代码编写的心得体会

  • 图形观察:车子越重,燃油效率越高

  • 心得体会:

    1.多维数据编码:aes(x=hp,y=mpg,color=wt)在一个图形中同时展示了四个维度的数据,有效利用了视觉编码的多种渠道

    2.视觉优化技巧:alpha=0.5缓解了重叠点问题scale_size(range=c(1,7))精心控制了气泡大小范围scale_color_binned()使用分箱颜色更易区分

    3.图形注释清晰:r annotate(“text”,x=300,y=30,label=“气泡大小 = 车重”,size=4) 直接说明视觉编码含义,提高图形可读性

    4.``主题定制精细:控制网格线、标题大小、图例文本样式,移除冗余图例(guides(size="none"))。

6 分组散点图

6.1 绘图要求

  • 以气缸数(cy1)为因子,绘制车重(wt)和燃油效率(mpg)的分组散点图,添加回归直线;

  • 利用facet_grid(~cy1,scale="free_x") ,按因子变量分面;

  • 利用ggplot(data=df,aes(x=wt,y=mpg,shape=cyl,color=cyl)) ,按形状和颜色分组

6.2 按因子变量分面代码

  • 注意分组变量cyl需要转化为因子

6.3 按形状和颜色分组代码

6.4 图形观察和代码编写的心得体会

  • 图形观察:车子越重,效率越低。

  • 心得体会:

    1.数据预处理:df <- data |> mutate(cyl=factor(cyl)),将数值变量转化为因子,确保正确分组和颜色映射。

    2.分面技术应用:facet_grid(~cyl,scale=“free_x”)有利于清晰分离不同组别的数据,并且free_x允许各面板x轴自适应数据范围。

    3.统计图层叠加:stat_smooth()函数的运用,可以直接添加回归分析和置信区间,增强图形解读性;

    4.视觉编码多样性:scale_shape_manual()函数有利于选择不同形状,提高组别辨识度。

    5.主题精细控制:面板间距调整(panel.spacing);图例位置控制(legend.position);颜色调板选择(scale_color_bre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