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饮食结构消费升级产生的食物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受限于国内有限的耕地资源,进口农产品不断增加。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把进口增加的现象归因于有限的耕地资源约束所导致,强调自然资源的限制是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不得不做出农产品的进口结构决策,即哪些农产品可以放开进口,哪些农产品尽量保证国内生产,农产品进口结构决策对应的即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产品进口增加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这方面讲,中国当前的进口农产品增长的现象并不是特例,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由此提出以下问题:改革开放后四十年里,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变成净进口国,在这一变化趋势中,普遍性与特殊性成分各占多少?
  根据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2001)的解释,导致发展中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率相对于本国其它产业生产率的相对比率低于发达国家,即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具体到我国,改开之后的40年,我国工农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同样也是不断扩大的过程。即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农业生产率更为落后。发达国家已经由二元经济进入到一元经济,农业与工业的生产率相差无几,假定为1。我国农业生产率与工业生产率的比值目前还远小于1,其中劳动生产率比率约为0.2。由此可以解释我国出口工业品,进口农产品的现象。
  未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当一二产业的生产率的比值接近1时,我国的工农业产品进出口格局就完全取决于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成本收益。同样以中美举例,简单来说,中美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时,劳动生产率相近,此时两国的土地生产率则不同,美国人少低多,种植大田粮食作物的成本较低,具有比较优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成本较高,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具有比较优势。由此会形成同一产业内部(农业)内的贸易格局。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进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

一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值关系   无论怎样,当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差无几时,另一生产要素——土地就会成为决定农业领域贸易新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配第克拉克法则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成立,但背后的原因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