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基于电商大数据的互联网消费测度》,有些想法。
在食物消费中,我们也有食物消费升级或降级的说法。升级或降级该如何科学衡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之前有过争论,网络上榨菜和方便面热销,大家说消费降级了。别后的依据似乎经不起细琢磨。
饮食消费升级,食物经济领域一般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一是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如主食、果蔬与肉类的消费数量比例由改开时期的8:1:1调整为如今的4:3:3,饮食内容更好地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进一步,还可以从不同食物组内部的结构变化来衡量,如对肉制品的需求,近年来对猪肉的总消费量逐渐达到顶峰且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对于牛羊肉的消费则快速上升。二是消费量的变化,这也是在解决温饱前后衡量消费升级的一种常用衡量方法,如对肉制品、乳制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来说明消费升级现象。此外,还有一种现在尚未大范围使用的另一种方法,即用所消费的食物价格来衡量。在剔除了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涨之外,同一食物价格上涨的背后往往是产品质量升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这意味着消费的是更高质量的食品。
回到问题的本质,消费升级的本质是什么?升级意味着上升一个层次,消费升级是在满足底层需求的基础上,更多的上层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但是,这样的需求是否应该得到满足,得到满足的最佳是多少?这涉及到主观判断,也超出了本人的知识范围,不做讨论。
但就食物而言,以上描述的更多地是食物消费结构的变迁。在人们消费结构及内容变迁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变动,同时也有消极的变动。如过多的脂肪与热量摄入带来了肥胖与三高问题。而且这种趋势在当下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对绿色有机食品的追求则会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若研究食物消费升级,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我认为,判断是不是消费升级,还是需要从改变之后的饮食是否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之需要来出发。不利于身体则不能被认为是升级,之可称之为变迁或演变。

回头说这篇文章,基于互联网消费数据来判断消费升级还是降低,主要是从消费内容,即高价商品在同一品类商品中的消费占比来判断。

无量纲化的方法有很多,如标准化法、0-1法,本文用到了一种改进的“指数功效函数法”,该方法能够使得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具有统一的功效函数形式,弥补了指数评分模型的缺点,同时期下凸的性质解决了指标越接近满意值,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上升越快的问题。值得采纳。(效用功效函数分为很多种,如线性功效函数即我们熟悉的0-1法,用公式表示为
\[ d=\frac{x-x_{l}}{x_{h}-x_{l}} \] 对数型功效函数即将x改为logx;此外还有幂函数型与指数函数型,具体可见
[1] 彭非,袁卫,惠争勤. 对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数功效函数的一种改进探讨 [J]. 统计研究, 2007, (12): 29-34. DOI:10.19343/j.cnki.11-1302/c.2007.12.006.
)

技术支持 Markdown使用简介与插入数学公式 https://blog.csdn.net/alwaysrun/article/details/11583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