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問卷調查-前測

本次問卷調查,共蒐集校內教職員工所填寫之有效問卷共計138份,茲將分析結果詳述於下:

基本資料部分

首先讀取資料:

isms01 <- read.csv("isms01.csv", header=T)

讀取前五筆資料

head(isms01,5)
##                時間戳記         A1         A2         A3         A4         A5
## 1 2023/7/5 上午 9:35:47       普通       同意       普通       普通     不同意
## 2 2023/7/5 上午 9:39:25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 3 2023/7/5 上午 9:45:40       普通       普通     不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 4 2023/7/5 上午 9:50:46       普通       同意       同意       普通       普通
## 5 2023/7/5 上午 9:52:17       同意       同意       同意       普通     不同意
##           A6         A7     A8         A9        A10    A11       B1   B2
## 1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 2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非常同意 同意
## 3       同意       普通   普通       普通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 4       同意       普通   同意       普通       同意   同意     普通 普通
## 5       同意       同意   同意       普通       普通   普通     同意 同意
##         B3       B4       B5       B6       B7       B8       B9 您的性別
## 1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普通     普通       女
## 2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非常同意       女
## 3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男
## 4     普通     同意     普通     同意     普通     同意     普通       女
## 5     同意     同意     同意     普通     同意     同意     同意       女
##         您的年齡 服務單位      您的年資                         您的職務
## 1 30歲(含以下) 行政單位 5年(含以下)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 2 30歲(含以下) 行政單位 5年(含以下)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 3 61歲(含以上) 教學單位       11~20年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 4        41-50歲 教學單位       11~20年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 5        41-50歲 行政單位        6~10年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卡方檢定 (性別 v.s. 年資)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年資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年資不獨立}\)

建立 (性別 v.s. 年資)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年資)
##     
##      11~20年 21年(含以上) 5年(含以下) 6~10年
##   女      21             32            24     20
##   男      10              6            13     12

依自然順序將資料重新建立表格,並進行卡方檢定。

dss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年資)
dss <- cbind(dss[,3],dss[,4],dss[,1],dss[,2])
cname <- c("5年-含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含以上)")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ss <- matrix(dss,nrow=2,ncol=4,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ss
##    5年-含以下 6~10年 11~20年 21年(含以上)
## 女         24     20      21             32
## 男         13     12      10              6

檢定結果 p-value 超過一般最常用設定的顯著水準 \(\alpha = 0.05\) , 顯示問卷填答者的性別與年資大致可視為獨立。

chisq.test(tdss)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ss
## X-squared = 5.0738, df = 3, p-value = 0.1665

卡方檢定 (性別 v.s. 年齡)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年齡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年齡不獨立}\)

建立 (性別 v.s. 年齡)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年齡)
##     
##      30歲(含以下) 31-40歲 41-50歲 51-60歲 61歲(含以上)
##   女             12      22      27      23             13
##   男              3       3      11      16              8

進行卡方檢定。

dsa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年齡)
chisq.test(dsa)
## Warning in chisq.test(dsa): Chi-squared 近似演算法有可能不準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dsa
## X-squared = 7.5409, df = 4, p-value = 0.1099

因樣本數偏低,檢定結果有警示。 檢定結果 p-value 大於 0.05 ,但若採取較寬鬆的顯著水準 \(\alpha=0.1\),結果很接近計算出來的 p-value,觀察上述交叉表可發現男性受測者的年齡相對偏高。

卡方檢定 (性別 v.s. 服務單位)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服務單位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服務單位不獨立}\)

dsu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服務單位)
dsu
##     
##      行政單位 教學單位
##   女       56       41
##   男       23       18

檢定結果 卡方檢定統計量 = 0 , 故問卷填答者的性別與服務單位(行政、教學) 可視為獨立。

chisq.test(dsu)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with Yates' continuity correction
## 
## data:  dsu
## X-squared = 0, df = 1, p-value = 1

卡方檢定 (性別 v.s. 職務)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職務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職務不獨立}\)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職務)
##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教師、技工及工友等
##   女                               38                                     42
##   男                               13                                     15
##     
##      資安人員:資訊部門,負責資安業務聯絡人員
##   女                                        0
##   男                                        1
##     
##      資訊人員:資安人員以外,從事與資訊相關人員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   女                                          3                 14
##   男                                          2                  8
##     
##      管理階層-資訊主管
##   女                  0
##   男                  2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 \(\geq 5\)),故將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與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教師、技工及工友等”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一般人員”;並將 並將 “資安人員:資訊部門,負責資安業務聯絡人員” 、 “資訊人員:資安人員以外,從事與資訊相關人員” 與 “管理階層-資訊主管” 等三個欄位合併為 “資訊相關人員含主管”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po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您的職務)
dpo <- cbind(dpo[,1]+dpo[,2],dpo[,3]+dpo[,4]+dpo[,6],dpo[,5])
c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含主管",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po <- matrix(dpo,nrow=2,ncol=3,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o
##    一般人員 資訊相關人員含主管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 女       80                  3                 14
## 男       28                  5                  8
chisq.test(tdpo) 
## Warning in chisq.test(tdpo): Chi-squared 近似演算法有可能不準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po
## X-squared = 5.3258, df = 2, p-value = 0.06975

因樣本數偏低,檢定結果有警示, p-value 的值大約是 \(0.06975\) ,若設定較寬鬆的顯著水準 (如 \(\alpha = 0.10\)),可合理懷疑問卷填答者的性別與職務並不獨立。經觀察可知 “資訊相關人員含主管” 男性比例較高。

第一部分: 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 ISMS)

問卷第一部分共包含十一個題項,以 A1 \(\sim\) A11 標註,內容分別為:
A1.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A2.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A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會影響作業效率
A4.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文件管理制度嚴謹,容易造成填寫不確實
A5.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不會產生實質效益
A6.對資安標準及程序規範不熟悉
A7.面對㮷核作業,會產生不安感
A8.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A9.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所進行的教育訓練不足
A10.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時程過於短促 A11.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

卡方檢定 (性別 v.s. A1 \(\sim\) A11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性別 v.s. 題項A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A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女     24   20         10        1   42
##   男      8   10          8        3   12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 “非常不同意” 與 “不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並將 “同意” 與 “非常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同意&非常同意”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i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A1)   #若需要,A1 依次修改為 A2-A11 
dit <- cbind(dit[,1]+dit[,3], dit[,5], dit[,2]+dit[,4] )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it <- matrix(di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it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女                34   42            21
## 男                16   12            13

檢定結果 p-value 遠超過 0.05 , 故問卷填答者的性別與 A1 答題結果可視為獨立。

chisq.test(tdit)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it
## X-squared = 2.7587, df = 2, p-value = 0.2517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性別與所有題項 A1 \(\sim\) A11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性別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A1.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0.2517 YES
A2.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0.3317 YES
A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會影響作業效率 0.005552 NO
A4.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文件管理制度嚴謹,容易造成填寫不確實 0.2692 YES
A5.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不會產生實質效益 0.2442 YES
A6.對資安標準及程序規範不熟悉 0.2183 YES
A7.面對㮷核作業,會產生不安感 0.3535 YES
A8.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0.7515 YES
A9.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所進行的教育訓練不足 0.2799 YES
A10.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時程過於短促 0.5587 YES
A11.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 0.6431 YES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除了題項 A3 以外,性別與各題答題結果可視為獨立。 此結果顯示對於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是否會影響作業效率”,不同性別的填答者在看法上有明顯的差異。以下是對應的交叉表:

di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A3) 
dit <- cbind(dit[,1]+dit[,3], dit[,5], dit[,2]+dit[,4] )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it <- matrix(di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it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女                17   46            34
## 男                16    9            16

觀察可看出受測男性之填答結果較傾向於左右極端,女性填答者則貢獻了較多 “普通” 的中間選項。

卡方檢定 (職務 v.s. A1 \(\sim\) A11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職務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職務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職務 v.s. 題項A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A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9   15          5        1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教師、技工及工友等         18    7          8        2
##   資安人員:資訊部門,負責資安業務聯絡人員        0    1          0        0
##   資訊人員:資安人員以外,從事與資訊相關人員      0    2          0        0
##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5    4          4        1
##   管理階層-資訊主管                              0    1          1        0
##                                             
##                                              普通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21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教師、技工及工友等       22
##   資安人員:資訊部門,負責資安業務聯絡人員      0
##   資訊人員:資安人員以外,從事與資訊相關人員    3
##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8
##   管理階層-資訊主管                            0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整合為 “一般人員” 與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與 “不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並將 “同意” 與 “非常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同意&非常同意”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po <-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A1)  #A1 依次修改為 A2-A11
dpo <- rbind(dpo[1,]+dpo[2,], dpo[3,]+dpo[4,]+dpo[5,]+dpo[6,]) #若需要,則做合併
dpo <- cbind(dpo[,1]+dpo[,3], dpo[,5], dpo[,2]+dpo[,4]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列名稱
tdpo <- matrix(dpo,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o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                              40   43            25
##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10   11             9
chisq.test(tdpo)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po
## X-squared = 0.59574, df = 2, p-value = 0.7424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職務與所有題項 A1 \(\sim\) A11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職務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A1.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0.7424 YES
A2.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0.2964 YES
A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會影響作業效率 0.9962 YES
A4.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文件管理制度嚴謹,容易造成填寫不確實 0.4633 YES
A5.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不會產生實質效益 0.06634 NO (for \(\alpha=0.1\))
A6.對資安標準及程序規範不熟悉 0.03686 NO
A7.面對㮷核作業,會產生不安感 0.553 YES
A8.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0.03121 NO
A9.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所進行的教育訓練不足 0.2534 YES
A10.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時程過於短促 0.7571 YES
A11.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 0.03741 NO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除了題項 A5 (在顯著水準 \(\alpha=0.1\) 時)、A6、A8、A11 ,職務的不同會產生答題上的若干差異,此外,職務與各題答題結果可視為獨立。

經觀察,上述的差異來自於”一般人員”與”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的認知有所不同,以題項 A8 為例,其交叉表為:

dpo <-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A8)  #A1 依次修改為 A2-A11
dpo <- rbind(dpo[1,]+dpo[2,], dpo[3,]+dpo[4,]+dpo[5,]+dpo[6,]) #若需要,則做合併
dpo <- cbind(dpo[,1]+dpo[,3], dpo[,5], dpo[,2]+dpo[,4]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列名稱
tdpo <- matrix(dpo,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o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                              12   46            50
##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4    5            21

觀察可得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職務人員,對於 “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之議題 的感受尤為強烈。

卡方檢定 (年齡 v.s. A1 \(\sim\) A11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年齡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年齡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年齡 v.s. 題項A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年齡, isms01$A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30歲(含以下)      1    4          4        0    6
##   31-40歲             4    7          2        1   11
##   41-50歲             8   10          5        2   13
##   51-60歲            11    6          6        1   15
##   61歲(含以上)      8    3          1        0    9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年齡類別整合為 “40-” “41-50” 與 “51+” 三類,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與 “不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並將 “同意” 與 “非常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同意&非常同意”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ag <- table(isms01$您的年齡, isms01$A1)
dag <- rbind(dag[1,]+dag[2,],dag[3,],dag[4,]+dag[5,])
dag <- cbind(dag[,1]+dag[,3],dag[,5],dag[,2]+dag[,4])
dag
##      [,1] [,2] [,3]
## [1,]   11   17   12
## [2,]   13   13   12
## [3,]   26   24   10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40","41-50", "50+") #列名稱
tag <- matrix(dag,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ag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40                  11   17            12
## 41-50                13   13            12
## 50+                  26   24            10
chisq.test(tag)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ag
## X-squared = 4.8397, df = 4, p-value = 0.3041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年齡與所有題項 A1 \(\sim\) A11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年齡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A1.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0.3401 YES
A2.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0.4963 YES
A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會影響作業效率 0.2524 YES
A4.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文件管理制度嚴謹,容易造成填寫不確實 0.5889 YES
A5.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不會產生實質效益 0.7317 YES
A6.對資安標準及程序規範不熟悉 0.3327 YES
A7.面對㮷核作業,會產生不安感 0.8354 YES
A8.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0.4873 YES
A9.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所進行的教育訓練不足 0.5755 YES
A10.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時程過於短促 0.4977 YES
A11.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 0.1107 NO (for \(\alpha \approx 0.1\))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除了題項 A11 的 p-value 很接近 0.1, 以外,年齡與各題答題結果可視為獨立。
而 A11 結果顯示對於 “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不同年齡的填答者在看法上可能有明顯的差異。以下是對應的交叉表:

dag <- table(isms01$您的年齡, isms01$A11)
dag <- rbind(dag[1,]+dag[2,],dag[3,],dag[4,]+dag[5,])
dag <- cbind(dag[,1]+dag[,3],dag[,5],dag[,2]+dag[,4])
dag
##      [,1] [,2] [,3]
## [1,]    8   15   17
## [2,]    9   13   16
## [3,]    4   20   36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40","41-50", "50+") #列名稱
tag <- matrix(dag,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ag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40                   8   15            17
## 41-50                 9   13            16
## 50+                   4   20            36

觀察可看出年齡層 (“50+”) 有較高比例的受測者選擇 “同意&非常同意” 的選項,顯示較高年齡的受測者多數自認為對於資安標準的熟悉度有所欠缺。

卡方檢定 (年資 v.s. A1 \(\sim\) A11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年資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年資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年資 v.s. 題項A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A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11~20年             4    9          1        1   16
##   21年(含以上)     14    4          6        0   14
##   5年(含以下)       6    8          5        1   17
##   6~10年              8    9          6        2    7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年資類別整合為 “10-” “11-20” 與 “20+” 三類,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與 “不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並將 “同意” 與 “非常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同意&非常同意”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se <-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A1)
dse <- rbind(dse[3,]+dse[4,],dse[1,],dse[2,])
dse <- cbind(dse[,1]+dse[,3],dse[,5],dse[,2]+dse[,4])
dse
##      [,1] [,2] [,3]
## [1,]   25   24   20
## [2,]    5   16   10
## [3,]   20   14    4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10","11-20", "20+") #列名稱
tse <- matrix(dse,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se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10                  25   24            20
## 11-20                 5   16            10
## 20+                  20   14             4
chisq.test(tse)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se
## X-squared = 12.228, df = 4, p-value = 0.01573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年資與所有題項 A1 \(\sim\) A11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年資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A1.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0.01573 NO
A2.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0.1098 NO (for \(\alpha \approx 0.1\))
A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管理制度嚴謹,會影響作業效率 0.3163 YES
A4.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文件管理制度嚴謹,容易造成填寫不確實 0.3927 YES
A5.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不會產生實質效益 0.311 YES
A6.對資安標準及程序規範不熟悉 0.9043 YES
A7.面對㮷核作業,會產生不安感 0.6878 YES
A8.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的人力不足 0.264 YES
A9.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所進行的教育訓練不足 0.4942 YES
A10.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時程過於短促 0.06858 NO (for \(\alpha=0.1\))
A11.對資安標準的熟悉度不夠 0.7965 YES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除了題項 A1、A2、A10 在不同的年資考量下會產生答題上的差異,此外,年資與各題答題結果可視為獨立。

以 A1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se <-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A1)
dse <- rbind(dse[3,]+dse[4,],dse[1,],dse[2,])
dse <- cbind(dse[,1]+dse[,3],dse[,5],dse[,2]+dse[,4])

cname <- c("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10","11-20", "20+") #列名稱
tse <- matrix(dse,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se
##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 同意&非常同意
## -10                  25   24            20
## 11-20                 5   16            10
## 20+                  20   14             4

觀察可得年資超過20年以上的受測者,較其他不同年資受測者更傾向於不認同 A1 議題: “因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使業務產生變革而有抗拒(排斥)的心理” 。

第二部分: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ISMS) 之效益

問卷第二部分共包含九個題項,以 B1 \(\sim\) B9 標註,內容分別為:
B1.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B2.能提升自我對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B3.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
B4.能增進自我對資安法規或標準遵循性能力
B5.能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
B6.可以建立標準化及文件化的資安作業流程
B7.建立了適切的稽核與審查制度
B8.建立了風險管控機制
B9.建立了持續改善 (PDCA) 的資安管理機制

卡方檢定 (性別 v.s. B1 \(\sim\) B9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性別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性別 v.s. 題項B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女      0   59       20   18
##   男      1   23       14    3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普通” (若存在) 等三個欄位合併為 “普通以下”,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j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1)  #B1 依次修改為 B2-B9
djt <- cbind(djt[,1]+djt[,4], djt[,2], djt[,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以下","同意",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jt <- matrix(dj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jt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女       18   59       20
## 男        4   23       14
chisq.test(tdjt)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jt
## X-squared = 3.649, df = 2, p-value = 0.1613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性別與所有題項 B1 \(\sim\) B9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性別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B1.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0.1613 YES
B2.能提升自我對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0.1355 YES
B3.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 0.01686 NO
B4.能增進自我對資安法規或標準遵循性能力 0.05034 NO (for \(\alpha=0.1\))
B5.能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 0.01444 NO
B6.可以建立標準化及文件化的資安作業流程 0.02822 NO
B7.建立了適切的稽核與審查制度 0.04504 NO
B8.建立了風險管控機制 0.06075 NO (for \(\alpha=0.1\))
B9.建立了持續改善 (PDCA) 的資安管理機制 0.03463 NO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了題項 B3、B5、B6、B7、B9 的答題結果,會因為性別的不同產生顯著的差異,此外當設定顯著水準 \(\alpha=0.1\) 時,題項 B4、B8 的答題結果亦會因為 性別的不同,產生明顯的差異。

以題項 B3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j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3)   #B1 依次修改為 B2-B9 
djt <- cbind(djt[,1]+djt[,4], djt[,2], djt[,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或以下","同意",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jt <- matrix(dj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jt 
##    普通或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女         13   65       19
## 男          8   17       16

觀察可得對於議題 “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女性受測者填答 “同意” 人數超過六成,遠高於 “非常同意”,男性受測者填答結果則較為平均。

題項 B5、B6 也有類似情況,對應的交叉表分別為:

dj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5)   
djt <- cbind(djt[,1]+djt[,4], djt[,2], djt[,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或以下","同意",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jt <- matrix(dj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jt 
##    普通或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女         18   61       18
## 男         11   15       15
#
dj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6)   
djt <- cbind(djt[,1]+djt[,4], djt[,2], djt[,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或以下","同意",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jt <- matrix(dj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jt 
##    普通或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女         13   66       18
## 男          6   19       16

題項 B4、B7、B8、B9 的答題結果 也有類似情況,以 B9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jt <- table(isms01$您的性別, isms01$B9)   
djt <- cbind(djt[,3], djt[,1], djt[,2]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同意",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女","男") #列名稱
tdjt <- matrix(djt,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jt 
##    普通 同意 非常同意
## 女   23   58       16
## 男    8   18       15

顯示女性填答者在評估導入 ISMS 對於 “管理管控機制”、“作業流程、標準化與持續改善”、“降低資安事件與損失” 等議題所帶來的實效時,填答之結果較趨於保守。

卡方檢定 (職務 v.s. B1 \(\sim\) B9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職務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職務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職務 v.s. 題項B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B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技工及工友等                0   33       10    8
##   一般人員:行政人員、教師、技工及工友等          1   32       11   13
##   資安人員:資訊部門,負責資安業務聯絡人員        0    0        1    0
##   資訊人員:資安人員以外,從事與資訊相關人員      0    3        2    0
##   管理階層-行政主管                              0   13        9    0
##   管理階層-資訊主管                              0    1        1    0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整合為 “一般人員” 與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與 “不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並將 “同意” 與 “非常同意” 等兩個欄位合併為 “同意&非常同意”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ps <-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B1)  #B1 依次修改為 B2-B9
dps <- rbind(dps[1,]+dps[2,], dps[3,]+dps[4,]+dps[5,]+dps[6,]) #若需要,則做合併
dps <- cbind(dps[,1]+dps[,4], dps[,2], dps[,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列名稱
tdps <- matrix(dps,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s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                     22   65       21
##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0   17       13
chisq.test(tdps)
## Warning in chisq.test(tdps): Chi-squared 近似演算法有可能不準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dps
## X-squared = 11.598, df = 2, p-value = 0.00303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職務與所有題項 B1 \(\sim\) B9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職務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B1.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0.00303 NO
B2.能提升自我對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0.00389 NO
B3.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 0.1479 YES
B4.能增進自我對資安法規或標準遵循性能力 0.03287 NO
B5.能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 0.01902 NO
B6.可以建立標準化及文件化的資安作業流程 0.0707 NO (for \(\alpha=0.1\))
B7.建立了適切的稽核與審查制度 0.004189 NO
B8.建立了風險管控機制 0.01059 NO
B9.建立了持續改善 (PDCA) 的資安管理機制 0.008535 NO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了除題項 B3 以外,答題結果皆因職務的不同產生顯著的差異。以 B1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ps <-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B1)  #B1 依次修改為 B2-B11
dps <- rbind(dps[1,]+dps[2,], dps[3,]+dps[4,]+dps[5,]+dps[6,]) #若需要,則做合併
dps <- cbind(dps[,1]+dps[,4], dps[,2], dps[,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列名稱
tdps <- matrix(dps,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s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                     22   65       21
##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0   17       13

觀察可得對於議題 “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一般人員” 填答 “同意” 的人數超過六成,遠高於 “非常同意”,也有若干填答 “普通” 選項。而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填答的結果則傾向於”同意” 或 “非常同意”。

其他議題也有類似結果,以 B7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ps <- table(isms01$您的職務, isms01$B7)  #B1 依次修改為 B2-B11
dps <- rbind(dps[1,]+dps[2,], dps[3,]+dps[4,]+dps[5,]+dps[6,]) #若需要,則做合併
dps <- cbind(dps[,1]+dps[,4], dps[,2], dps[,3] ) #若需要,則做合併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一般人員","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列名稱
tdps <- matrix(dps,nrow=2,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dps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一般人員                     28   61       19
##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層        1   17       12

顯示 “資訊相關人員與管理階” 填答者在評估導入 ISMS 對於 “提升資安職能” 、“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管理管控機制”、“作業流程、標準化與持續改善” 等議題所帶來的實效時,填答之結果較為積極正向。

卡方檢定 (年齡 v.s. B1 \(\sim\) B9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年齡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年齡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年齡 v.s. 題項B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年齡, isms01$B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30歲(含以下)      0    8        5    2
##   31-40歲             1   14        8    2
##   41-50歲             0   23        7    8
##   51-60歲             0   21       10    8
##   61歲(含以上)      0   16        4    1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年齡類別整合為 “40-” “41-50” 與 “51+” 三類,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與 “普通” 等三個欄位合併為 “普通以下”,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agb <- table(isms01$您的年齡, isms01$B1)  #B1 依次修改為 B2-B9
dagb <- rbind(dagb[1,]+dagb[2,],dagb[3,],dagb[4,]+dagb[5,])  #若需要,則做合併
dagb <- cbind(dagb[,1]+dagb[,4],dagb[,2],dagb[,3])
dagb
##      [,1] [,2] [,3]
## [1,]    5   22   13
## [2,]    8   23    7
## [3,]    9   37   14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40","41-50", "50+") #列名稱
tagb <- matrix(dagb,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agb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40          5   22       13
## 41-50        8   23        7
## 50+          9   37       14
chisq.test(tagb)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agb
## X-squared = 2.7846, df = 4, p-value = 0.5945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年齡與所有題項 B1 ∼ B9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年齡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B1.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0.5945 YES
B2.能提升自我對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0.7315 YES
B3.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 0.7842 YES
B4.能增進自我對資安法規或標準遵循性能力 0.9088 YES
B5.能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 0.4394 YES
B6.可以建立標準化及文件化的資安作業流程 0.8019 YES
B7.建立了適切的稽核與審查制度 0.7386 YES
B8.建立了風險管控機制 0.6656 YES
B9.建立了持續改善 (PDCA) 的資安管理機制 0.4819 YES

檢定結果年齡對各題項填答結果之卡方檢定的 p-value 皆遠大於 0.05 , 故問卷填答者的年齡與各題項填答結果可視為獨立。

卡方檢定 (年資 v.s. B1 \(\sim\) B9 答題結果)

\(H_0: \mbox{受試者之年資與答題結果獨立}\)
\(H_1: \mbox{受試者之年資與答題結果不獨立}\)

建立 (年資 v.s. 題項B1答題結果) 交叉表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B1)
##                 
##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普通
##   11~20年             0   21        6    4
##   21年(含以上)      0   20       12    6
##   5年(含以下)       0   20        9    8
##   6~10年              1   21        7    3

為滿足卡方檢定基本條件(所有cells的期望值需大於等於 5 ),故將資料列年資類別整合為 “10-” “11-20” 與 “20+” 三類,資料欄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或 “普通” 等三個欄位合併為 “普通以下” ,資料重新建立表格,進行卡方檢定。

dseb <-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B1)
dseb <- rbind(dseb[3,]+dseb[4,],dseb[1,],dseb[2,])
dseb <- cbind(dseb[,1]+dseb[,4],dseb[,2],dseb[,3])
dseb
##      [,1] [,2] [,3]
## [1,]   12   41   16
## [2,]    4   21    6
## [3,]    6   20   12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10","11-20", "20+") #列名稱
tseb <- matrix(dseb,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seb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10         12   41       16
## 11-20        4   21        6
## 20+          6   20       12
chisq.test(tseb)
## Warning in chisq.test(tseb): Chi-squared 近似演算法有可能不準
## 
##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 
## data:  tseb
## X-squared = 2.0801, df = 4, p-value = 0.721

仿照前述方式,考慮年資與所有題項 B1 \(\sim\) B9 答題結果的卡方檢定結果,列表如下:


題項 卡方檢定 p-value 年資與填答結果是否獨立
B1.能提升自我對資安標準認知及資安職能 0.721 YES
B2.能提升自我對資安事件的應變及回復能力 0.4148 YES
B3.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 0.00743 NO
B4.能增進自我對資安法規或標準遵循性能力 0.0117 NO
B5.能降低資安危害造成的財物損失 0.01889 NO
B6.可以建立標準化及文件化的資安作業流程 0.06346 NO (for \(\alpha=0.1\))
B7.建立了適切的稽核與審查制度 0.04095 NO
B8.建立了風險管控機制 0.01486 NO
B9.建立了持續改善 (PDCA) 的資安管理機制 0.0454 NO

卡方檢定結果顯示了題項 B3\(\sim\)B9 的答題結果皆因年資的不同產生顯著的差異。以 B3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seb <-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B3)
dseb <- rbind(dseb[3,]+dseb[4,],dseb[1,],dseb[2,])
dseb <- cbind(dseb[,1]+dseb[,4],dseb[,2],dseb[,3])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10","11-20", "20+") #列名稱
tseb <- matrix(dseb,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seb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10         13   37       19
## 11-20        2   27        2
## 20+          6   18       14

觀察可得對於議題 “能降低資安事件發生的頻率”,年資20年以上的填答者具有較為積極正向的填答結果。再以 B8 為例,對應的交叉表為:

dseb <- table(isms01$您的年資, isms01$B8)
dseb <- rbind(dseb[3,]+dseb[4,],dseb[1,],dseb[2,])
dseb <- cbind(dseb[,3],dseb[,1],dseb[,2])
cname <- c("普通以下", "同意" , "非常同意") #行名稱
rname <- c("-10","11-20", "20+") #列名稱
tseb <- matrix(dseb,nrow=3,ncol=3, dimnames=list(rname,cname)) #資料整理並編輯為矩陣格式
tseb
##       普通以下 同意 非常同意
## -10         14   38       17
## 11-20        3   26        2
## 20+          6   18       14

由上表亦明顯可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或許可解讀為年資越久的教職員工同仁,對於學校具高度的認同與歸屬感,因此特別能體認 ISMS 的導入,對於維持校務或教務資訊系統的穩定與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填答結果更趨於積極正向。